?
当前位置:首页>政务公开>科技信息>科技动态
做好桑基鱼塘这块瑰宝的传承和开发
日期:2018-01-22 文章来源:湖州日报 字号:[ ]

  蚕沙(蚕粪)喂鱼,塘泥肥桑,栽桑、养蚕、养鱼三者结合,这是人们耳熟能详的高中地理有关生态农业的范例。不过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有史料记载的最早的桑基鱼塘是湖州的桑基鱼塘,它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有2500多年历史。
  聊起与桑基鱼塘的故事,市农业局蚕桑推广站原站长、推广研究员楼黎静的话匣子一下就打开了。从学校毕业后就参与到桑基鱼塘工作的楼黎静,已经在阡陌之间奔走了37个年头,她说:“上世纪80年代刚来湖州的时候,第一次认识了桑基鱼塘,从此也结下了感情。”
  因为工作的关系,楼黎静一直关注、研究桑基鱼塘,也对其保护和开发奔走呼吁,不遗余力。她表示,一直以来湖州是全国最优质的蚕茧生产基地,这跟桑基鱼塘的生态种养循环模式有很大关系。纵观历史,桑基鱼塘的发展,既促进了种桑、养蚕及养鱼事业的发展,又带动了缫丝等加工工业的前进,逐渐发展成了一种完整的、科学化的人工生态系统。
  不过,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国内国际蚕茧生丝市场低迷,大量劳动力开始进城,鱼塘开始变大,桑树开始减少。为了将桑园保护起来,曾经作为省人大代表的楼黎静首次在省“两会”提出了“桑基鱼塘保护与开发”的议案。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及相关县区加大了保护开发力度,桑基鱼塘的面积也逐渐稳定下来。
  目前,桑基鱼塘系统主要集中在南浔区和孚镇、菱湖镇,有近6万亩桑地和近15万亩鱼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粮农组织誉为我国唯一保留最完整的传统生态种养业模式。其中,和孚镇荻港区域桑基鱼塘占地1007亩,是湖州桑基鱼塘农业文化遗产的核心保护区。
  在楼黎静看来,“湖州桑基鱼塘系统”成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意味着国际上对中国农耕文化的认可,“这是老祖宗留下的宝贵财产,这种农业生态系统正是新时代发展的需要,也为生物多样性发展提供了经验。 ”
  楼黎静也认为,桑基鱼塘作为绿色、低耗、环保、循环的最佳生态农业经济系统,仅仅保护远远不够,还要让其“接二连三”,释放更大的经济效益。可喜的是,和孚镇的一些经营业主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借助桑基鱼塘的循环模式和品牌效应,已经尝试蚕桑产品的深度开发和结合生态旅游的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

最新更新
科技微博 ? 科技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