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互动交流>专题调查
关于加快推进湖州科技城规划建设的研究
日期:2017-06-05 文章来源:本网 字号:[ ]

  近年来,随着城市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产业升级转型的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日益重视,全国部分发达地区在原有经济开发区、高新区建设的基础上规划建设科技城,如杭州临安青山湖科技城、杭州未来科技城、宁波新材料科技城、大连生态科技创新城、中新天津生态城、苏州科技城等。这些科技城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优势、优美的生态环境、较好的产业基础、丰富的科教资源、完善的创新条件,建成以科技研发、创意智慧和高端总部经济高度集聚的国际化产业园区,以顶级人才、高端项目和各类资本有效对接的创新发展平台,以科技智慧、生态宜居、文化活力、和谐幸福相融合的现代化新城。科技城已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引擎。
  湖州是“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也是“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当前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城市创新发展的新阶段,借鉴国内外生态科技城建设的成功经验,以湖州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为核心区域,在湖州开发区加快规划建设湖州科技城,对于推动湖州加快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赶超发展,建设现代化生态型滨湖大城市的目标意义重大。
  湖州科技城建设基础
  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湖州地处长三角优越地理位置,与上海、杭州、宁波、南京、苏州等长三角大中城市的距离都在“200公里合理交通半径”之内,交通发达,生态环境优美。选址湖州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并以湖州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为核心,建设湖州科技城,具有良好的基础和支撑条件。
  良好发展的产业基础。近年来,湖州省级高新园区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全区基本形成了新能源、生物医药、资源与环境等重点高新技术领域的产业集群。到2015年,全区新能源、生物医药、资源与环境等领域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112.9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23.6亿元,同比增长18.8%。
  颇具特色的创新平台。湖州经济开发区的南太湖科创中心是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是高端人才及项目集聚平台,在全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自2008年南太湖科创中心启动建设以来,已引进中科院平台10个,构建了营养健康平台、农业生物技术平台、能源产品检测平台等24个特色技术平台。
  不断完善的园区规划。目前,湖州经济开发区正规划3.2平方公里的省级智能电动汽车特色小镇创建,计划建设“三中心一基地”的载体。规划面积2.14平方公里的南太湖生物医药产业园,主要发展生物医药、生命科学、医疗技术、医疗器械以及基于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技术的营养健康食品等项目,目标是建成长三角地区知名、国内领先的生物医药核心区。
  强劲有力的综合保障。南太湖科创中心占地225亩,规划建设面积为35万平方米。目前已经建成研发中试大楼3幢,总面积为10.5万平方米;人才公寓2幢,总面积为2.7万平方米。上海交通大学教育集团湖州现代教育示范园区项目已落户开发区西塞山分区,可整合培生、牛津国际、昆士兰教育部等顶级国际教育资源,建设学历和非学历教育一体的综合性国际教育示范园区。南太湖金融产业园已正式挂牌运营,有利于解决科技人才项目的融资难问题。


  湖州科技城总体定位


  功能定位
  湖州科技城建设,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实效导向,充分发挥湖州优势,选择错位发展。在战略定位上,突出“打生态牌、举高铁旗、建科技城、圆湖州梦”的主题,定位为:科研创新驱动高地、高端人才集聚高地、新兴产业引领高地、绿色智能生活高地。
  产业导向
  根据现有产业基础,湖州科技城将建立以新能源汽车、信息经济、生物医药、总部经济、现代金融、科技服务等为主的产业体系。
  技术支撑
  深化中科院合作,集聚创新资源。进一步加强已经引进的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中科院青岛光电院等12个产业化创新中心建设,按照湖州科技城重点发展的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及信息经济等产业领域,加强科技合作交流,重点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带动力强、见效快的重大项目。加快大院名校合作,共建创新载体。建设湖州国际科技合作综合服务平台,加快湖州承接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的孵化器和创新基地建设。加大国际科技合作项目招商力度,推动湖州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建设,促进国际技术交流与合作。积极引进国内外大院名校来湖共建中试产业化创新中心、研发中心等创新载体。发挥本地院校作用,培育实用人才。加大实用科技人才的培育力度,充分利用湖州师范学院、湖州职业技术学院等本地教育资源,每年培育一批高新产业适用性人才。通过邀请专家担任企业科技战略顾问、共同开展产学研合作技术攻关等方式,解决科技人才结构性短缺问题。大力引进和培养一批企业管理、风险投资和专业技术等复合型人才。 


  湖州科技城建设建议


  突出绿色发展理念,科学编制发展规划
  1.高起点高标准,坚持特色发展。湖州科技城建设必须高举“科技”和“生态”的旗帜,走特色发展之路。坚持绿色发展理念,高起点、高标准、科学编制湖州科技城发展规划。借鉴新加坡花园城市和南京生态科技岛建设等发展经验,科技城建设按照绿色化、生态化、科技化理念,高标准制定城市各规划区域建设的生态环境标准。
  2.空间合理布局,坚持创新发展 。规划区60平方公里的湖州科技城,在空间布局上,体现“一核二轴三园四区五地”。“一核”是康山核心区,主要包括湖州科技城研发创新区、智能体验区、综合服务区、生活配套区和文化创意区五大板块。“二轴”是康山大道产业轴和西塞山大道生活轴。“三园”是康山电子信息产业园、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和生物医药产业园。“四区”是现代金融服务区(南太湖金融产业园)、城西物流产业配套区、现代优质教育示范区和西塞山旅游度假区。“五地”则是以科技城产业发展外延带动五个县区的德清莫干山高新区、长兴经济开发区、安吉经济开发区、吴兴现代物流装备区和南浔经济开发区。
  3.资源有效整合,坚持产城融合。根据开发区现有产业发展格局,进一步布局规划,建设完善南太湖科创中心、南太湖金融产业园、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园(特色小镇)、创意产业带、生物医药园、智慧湾等产业发展平台,整合科技、人才、产业资源,形成科技资源集群效应。进一步加快西南新城规划建设,形成较为完善的城市新区功能,进一步辐射、服务新的发展空间、发展平台。
  突出重点产业发展,建设六大产业园区
  1.加快建设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园。以车用锂电池这一核心技术与产品为主导,充分发挥微宏动力的龙头引领作用,围绕新能源汽车产业,加快引进和集聚国内外一流的以企业为主体的研发机构,打造总规划面积为15平方公里的智能汽车产业园。重点建设 “三中心一基地”,即新能源汽车设计研发中心、营运管理中心、体验互动中心和核心部件及总生产基地。
  2.加快建设节能环保及微电子产业园。以发展微电子、信息技术、北斗卫星应用等产业为主,建设省内领先、国内先进的北斗卫星、智慧城市的应用推广与成果转化基地、产业孵化基地。建设规划面积25平方公里的湖州西南部康山节能环保及微电子产业园。
  3.加快建设南太湖生物医药产业园。以生物医药的研发和产业化为方向,吸引国内外生物医药产业落户湖州科技城。加快位于湖州城市西北端的规划面积2.14平方公里的南太湖生物医药产业园建设,重点引进生物制药、医疗器械、生物保健品、公共测试平台等。
  4.加快建设高铁枢纽综合产业园。大力推进高端商业和总部经济发展。规划建设面积6.65平方公里的高铁枢纽综合产业园,打造长三角重要的城际综合交通枢纽、湖州城市西部的产业服务基地以及湖州市重要的旅游中转站和旅游、文化展示节点。加快总投资50亿元的联东U谷产业综合体、湖州现代国际旅游城等项目建设。
  5.加快建设南太湖创意产业园。规划建设面积1.24平方公里的南太湖产业带,着力打造成湖州市乃至长三角地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动漫设计、软件开发、电子商务、文化创意、产品及工艺设计等创新创意产业集聚区。加大公益文化科技场馆建设,加快传统文化与创意产业融合发展。
  6.加快建设南太湖金融产业园。建立湖州科技城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通过融资担保、再担保、股权投资等形式,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服务。加快南太湖金融产业园建设运营,加快引进各类股权投资、融资租赁、投资基金等金融业态企业。
  突出“双创”环境打造,建设重大创新平台
  1.加快建设环南太湖科创大走廊。以湖州科技城为核心,依托开发区南太湖科创中心、湖州师范学院和湖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工业大学等的科技创新资源,着力形成以研发为主、产业化为目标的科技创新大走廊,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南太湖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进一步深化中科院与科技城的产学研合作对接。
  2.积极搭建一批创新创业平台。以集聚科技人才、科技项目,加速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为目标,在科技城谋划并建设一批众创空间(星创天地),通过提供工作和社交空间,搭建创新资源共享平台。整合科技城孵化资源,创造优质的软硬件环境,创建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
  3.加快推进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围绕湖州科技城重点发展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出台配套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加快推进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建设与培育,促进特色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化和集群化发展,增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整体竞争能力。
  突出创新主体地位,培育科技骨干企业
  1.着力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大力开展创新基础设施建设,支持企业牵头和参与省级以上重点研发项目、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促进产学研合作与协同创新,突破一批产业核心关键技术。加强知识产权运用与保护,着力提升知识产权战略的服务创新发展。
  2.梯度培育科技创新企业。按照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双高”企业的梯度培育模式,以加快培育“高技术、高成长”的“双高”企业为主抓手,按照分类辅导、重点培育的原则,通过开展科技型企业技术、管理、营销提升系列培训、创业训练营、创业大赛等形式,大力培育科技型中小微企业。
  3.加快提升企业信息化水平。鼓励企业实施电子信息、大数据及云服务,加快实施“机器换人”和“机器人换人”等项目,推进企业制造方式升级、商业模式创新和价值链重构。引导和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在境外搭建国际营销网络,组建海外贸易平台,开展国际交流合作。
  突出科技成果转化,完善创新服务体系
  1.深化政产学研合作机制。加强已经引进的12个产业化创新中心建设,积极整合中科院STS系统专家库、中科院湖州中心现有的人才资源,加快集聚一批高层次人才及创新团队。积极引进国内外大院名校来湖共建中试产业化创新中心、研发中心等创新载体。促进国际技术交流与合作。加快中科院湖州科技大市场建设,加快组建湖州科技城产城融合技术交易中心。
  2.加快构建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围绕科技城重点发展的优势领域,鼓励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以市场化机制建立一批专业行业领域的公共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与现有的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技术转移中心等服务载体共同构建专业技术服务网络。同时,加快引进科技金融、技术转移与交易、管理咨询、知识产权管理、人才培训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
  3.加快推进高端创新人才引育。以南太湖科创中心为主平台,着力打造集高等教育、技术研发、创业孵化、科技金融等于一体,配套完善的功能区,建设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加快实施国家和省“千人计划”、湖州市“南太湖精英计划”,推进 “省级海外高层次人才创业创新基地”建设,积极探索“产业基金+孵化器+专业团队”引才模式。
  突出创新政策导向,优化资源要素配置
  1.加大人才扶持政策支持。对科技城的高层次人才在融资、税收、土地等方面予以优先支持。对科技城符合国家、省“千人计划”项目优先推荐。对科技城符合“南太湖精英计划”中领军型创业团队和项目优先考虑。
  2.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加快成立湖州科技城建设发展基金,对科技城的科技研发、人才引进、产品进出口等,按现行各专项财政扶持政策给予适度倾斜。每年安排一定财政科技经费,专项用于科技城的创新平台入驻机构、企业的科技项目支持和奖励。对科技城符合条件的新投资企业,其项目投产后3年内缴纳的税收给予奖励性补助。
  3.给予土地政策重点倾斜。优先安排科技城规划指标。科技城内重点项目优先纳入全省计划指标项目储备库。加强规划衔接,优化用地布局。大力推行“空间换地”、“零增地”技改、“零增地”招商,提高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导向,全力向上争取土地政策支持。
  突出持续健康发展,强化体制机制创新
  1.完善组织领导机构建设。建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开发区管委会、发改、规划、建设、国土、财政等相关市级部门为成员的湖州科技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综合协调科技城建设的重大决策和宏观指导。
  2.推进人才管理改革创新。加快推进湖州科技城的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建设,创新中科院湖州产业化创新中心人才体制机制,鼓励引进体制外创新人才和团队入驻孵化。鼓励事业单位引进符合条件的高层次人才,积极培育市场主导、专业管理、技术领先的各类专业社会组织,总结推广贡献奖励年金和人才股权激励等做法。
  3.实施成果转化机制创新。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要素价格、各类创新要素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强化技术交易的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完善科研成果公开交易制度,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探索按照市场化方式,以项目合作为主的一城多园联动模式。在“高端要素引进提升、创新资源衍生原创发展、机制改革创新服务”三条路径齐头并进,吸引全国的高端创新要素资源,以体制机制创新引导人才、资本、技术、产业的高效对接,打造全国成果转化示范中心。

最新更新
科技微博 ? 科技微信